①管內熱側壓力或溫度過低,主要癥狀是冷側熱風溫度已接近熱側溫度。②管內熱側的流量過低,主要癥狀是熱側進出口溫差較大。
在熱媒加熱式熱風爐系統中,熱風的獲得是通過熱媒(蒸汽或導熱油)在換熱裝置內將空氣加熱而實現的。因此,換熱裝置(即換熱器)的性能及配套是否合理,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熱媒加熱系統的性能。為提高換熱效率,在熱媒加熱式熱風系統中一般采用翅片式換熱器?,F在翅片式換熱器已經定型,因此,只需要根據熱風系統的熱容量等參數進行選型即可。
國慶期間,華北地區出現大范圍持續霧霾天氣,再一次引起國民及政府對于環保治理的高度重視。10月13日,環保部規財司司長趙華林在2013環境保護年會上表示,為了更好地治理大氣污染,一方面國務院正在給省級領導“松綁”,從以往通過GDP增長的考核要求,逐步轉變為把民生問題、環境保護問題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探索環保新路。
在翅片管換熱器的設計過程中,通常對管內介質流速的選擇要求偏低,基本都是按經驗值估算。在所有的換熱器設計中,應盡量避免出現層流狀態,層流狀態時的傳熱系數與湍流狀態時的傳熱系數差異很大。
當壁面溫度低于蒸汽飽和溫度,蒸汽與壁面相接觸時就會冷凝成液體,同時釋放出汽化潛熱并把熱量傳遞給壁面,壁面再把熱量傳遞給另一側,這種熱交換過程稱為冷凝傳熱。一般來說,單組分的冷凝傳熱是一種高效傳熱過程,它的傳熱系數高于同種流體的單相對流傳熱系數。但是對于含不凝性氣體的混合物冷凝,因不凝氣的存在時冷凝傳熱系數會大大降低。兩相流動傳熱的冷凝過程,應用十分廣泛,如蒸餾塔頂汽體餾出物的冷凝;
空氣熱交換器選擇管程數主要取決于允許的管程壓力降和流體的溫度范圍變化。管程允許壓力降和流體溫度變化范圍較大的可選擇多管程。單相流體冷卻時,在滿足允許壓力降條件下盡量提高流速,一般液體流速在0.5-1.5m/s之間,氣體流速在5-10kg/(㎡.s)左右。管內流體處于湍流狀態較為有利,因此選用兩管程以上比較合適。對于冷凝過程,如果對數平均溫差校正系數小于0.8,應考慮采用兩管程或多管程。
通常情況下,翅片管換熱器的間距與片高主要是影響著翅化比,翅化比和管內外介質的膜傳熱系數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管內外膜傳熱系數差異較大,應選擇翅化比比較大的翅片管,如蒸汽加熱空氣。當一側介質存在相變的情況下,傳熱系數的差異會較大,如冷熱空氣的交換,當熱空氣降低到露點以下,可以采用翅片管換熱器。
當傳熱面二側的傳熱膜系數如果差別很大時,適合采用翅片管換熱器,因為此時,較小一側成為控制傳熱的主要方面。設計翅片管換熱器時,應盡量增大較小側的傳熱系數。使兩側的膜系數大體相當,主要比較有利。
翅片管散熱器是以高效翅片管為傳熱元件,以蒸汽或其它流體(導熱油、水等)為一種工質,以空氣為另一種工質,通過翅片管的強化傳熱,起到對管內工質的加熱、冷卻或以管內工質加熱、冷卻空氣的目的。由于翅片散熱器是較合適汽—氣,液—氣熱交換的設備,所以,早已廣泛應用于熱風采暖、空調、冷卻、除濕、烘干等各個工業和民用領域。